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六氟丙烯含量的增加,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的(100)晶面間距緩慢增大,這可能是由于體積較大的一CF,側基作為一個缺陷嵌入晶區L37,導致標志晶胞大小的晶面間距逐漸增大。從圖3還可看出,乳液法及氣溶分散法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的晶面間距較懸浮法稍高。曾用X射線衍射方法研究了丙烯睛(AN)與甲基丙烯酸甲醋(MMA)的嵌段、接枝、無規共聚物,結果指出,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對晶面間距影響不大,與兩種均聚物的簡單混合物的晶面間距相近。但無規共聚物則明顯地區別于上述兩種共聚物,它的晶面間距值隨MMA含量的增加而明顯地增大(圖4)。有關聚全氟乙丙烯樹脂聚合過程的研究已經指出,四氟乙烯的競聚率,10-20,而六氟丙烯的竟聚率接近于零,這就說明六氟丙烯不能均聚,因此聚全氟乙丙烯樹脂主要是屬于無規共聚。 從表2可以看出,雖然樣品的六氟丙烯含量接近,但用懸浮法聚合的聚全氟乙丙烯樹脂其結晶熔點較高,其平均值懸浮法聚全氟乙丙烯樹脂比乳液法高18}C。表2還表明,懸浮法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的平均熔融熱比乳液法要高342卡/克分子,而氣溶分散法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的結晶熔點與熔融熱和乳液法接近。 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應該是由于懸浮法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的結晶度或密度較高,而乳液法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的結晶度或密度較低。從表3可以看出,在三個聚合體系中以懸浮法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的密度和結晶度為最高。 前面已指出,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的結晶結構與PTFE相似,故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的結晶結構主要是由壬CFZ美鏈段所組成。由此可推論,在結晶度或密度較高的懸浮共聚物中應該有較長的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矢序列,即一CF3一比較集中地嵌入分子鏈中。在乳液和氣溶分散共聚物中,-CF3一分布較均勻,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矢序列則較短。對聚全氟乙丙烯樹脂聚合過程單體轉化率的分析,自由表面形態結構的研究V7,以及紅外組份分析都證實了這個結果。www.mytd198.net
|